南海人才网>>南海资讯
大咖高端对话探讨“氢”未来
作者:hjq 来源: 阅读次数:1184次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1日

珠江时报讯(记者/李年智李春妹通讯员/周子健)202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昨日进入第二天,五场高端论坛在樵山文化中心举行,来自氢能产业的顶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氢能产业发展热点展开研讨。

“经过11年的探索,南海氢能产业发展战略逐步明晰,南海的目标是打造‘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创新发展引领区’和‘国际知名的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在“高峰对话:氢能,点亮绿色未来”论坛上,南海区区长顾耀辉分享了南海氢能产业发展战略。南海区力争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6000辆、氢能公交线路50条、氢能有轨电车2条、加氢站30座。

“氢能产业的发展要考虑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即2030年我国碳排放要达到峰值,2060年要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氢能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非常重要。”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吴红波在高峰对话论坛上表示。

昨日上午,氢能产业大会活动之一的院士论坛举行,8位院士共同探讨氢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希望交流活动能有力推动氢能新技术、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希望众院士为佛山推动氢能技术研发、建设创新平台、完善体制机制,打造氢能全产业链把脉建言,共商发展。”副市长赵海表示,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佛山打造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氢能产业集群,以及国内规模较大、种类最多、体系最完善的氢能汽车应用场景,构建起了佛山氢能制造体系,成为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突出代表。

欧洲科学院院士、佛山仙湖实验室光伏制氢技术实验室副主任余家国表示,氢利用技术的成熟提高了对制氢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高效、低成本、大规模制氢技术的开发成为了氢经济时代的迫切需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郭烈锦则表示,太阳能光催化制氢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未来可形成可再生能源转化利用和环境污染物处理的先进技术及产业,在该领域的国际舞台上掌握主导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0日下午还举行了燃料电池与汽车技术论坛、氢能技术与应用论坛、第2届国际氢能标准和安全(南海)高端论坛,就技术、应用、标准、安全等话题展开探讨。

相关报道:合力攻克关键技术 加速发展氢能产业

燃料电池汽车离商业化运用还有多远?如何突破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以奖代补”政策,将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南海将如何助推氢能产业发展?

10月20日,202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进入第二天,五场高端论坛举行。多位院士、国内外科研院校专家学者、氢能产业企业代表等众多嘉宾齐聚一堂,围绕燃料电池技术、氢能技术与应用、政策标准、氢安全等方向展开深入研讨,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创新发展引领区、国际知名的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南海区区长顾耀辉在分享南海氢能产业发展战略时表示,南海通过政策、平台、生态、服务等四个方面,为项目、企业提供氢能产业发展的最优环境。

预测 燃料电池未来5到10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与会嘉宾认为,今年是燃料电池发展元年,依托国内庞大市场和完整工业体系,氢能和燃料电池未来5到10年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2025年,氢能动力系统成本将降至接近燃油发动机水平。

“氢能产业的发展要考虑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即2030年我国碳排放要达到峰值,2060年要达到碳中和,氢能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吴红波从能源发展史和全球能源格局的角度分析认为,发展氢能是大势所趋,他建议,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给氢能更加重要的地位。

“今年是燃料电池的发展元年,通过4年‘以奖代补’政策,促进技术积累和成本下降,燃料电池未来5到10年是形成规模化的关键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鸿基创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叶思宇表示,未来五年,国产燃料电池有望为市场提供性能可靠、成本可控产品。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佛山仙湖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程一兵表示,“从政府到企业,从研发机构到高校,所有人都清晰看到这是今后发展的路,氢能产业从无到有,需要进行全链条开发。”

氢能源为何能引领能源革命?“传统的动力来自于热力学技术,机械力技术,热力学的转化效率最多能达到40%左右,而氢燃料电池用的是电化学技术,转化的效率最高达到90%,这意味用氢最终会更加经济,这是电化学技术对热力学技术的革命。”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黎明认为,电化学是引领未来的手段,从电化学角度认识氢能发展,是很重要的基础。

建言 建立新型举国体制攻关核心技术

去年在南海举办的UN-DP氢能产业大会上,参会嘉宾十分关注氢能产业的商业化路径问题。今年,专家们的议题则更多倾向于氢能核心技术的突破。

“我国氢能产业进入了小规模的示范运用阶段,但总体上还未完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这是制约国家氢能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主持工作)、研究员景春梅指出,当前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我国在热化学制氢领域处于全球领跑地位,在碱性电解水制氢、固态储氢、加氢机加注、控制系统、水热管理系统方面与国外并跑,但在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膜电极组建、电堆、空气压缩机方面处于跟跑状态。部分核心材料和零部件完全依赖进口,产业发展存在“卡脖子”风险。

景春梅认为,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有效整合氢能产业研发资源,尽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推动我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乃至整个能源产业走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的必行之举。

“新型举国体制的核心要义是‘协同创新’,目标是实现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应用的并重。”景春梅认为,可借鉴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的模式,在国家综合管理部门下建立专门的能源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创新机构(制),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各方优势研发力量,集中高效进行科研攻关,同时发挥好产业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时,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比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技术创新和商业应用间的关系,以我为主和国际交流间的关系。”原对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龙永图认为,举国体制并不排除国际间的交流,中国作为大市场,西方也有依赖中国的一方面,双方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以奖代补”新政起到扶优去劣效果

为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应用,9月21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示范期间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示范期暂定为四年。

据统计,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一直采取对消费者给予购置补贴的方式,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截至2020年7月,国内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过7200辆,建成加氢站约80座。不过,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仍面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缺失、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加氢设施建设难等突出问题。

“以奖代补政策是对之前政策的一种优化,总结了之前补贴政策的教训,我相信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会走得更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秘书长王震波认为,“原来采用购置补贴的方式,但用户没有多大的动力去用起来,现在更看重运营效果,以结果为导向,依据验收评估和绩效评价结果核定并拨付奖励资金,提高了用户积极性,以用户为牵引带动产业发展。

“以奖代补,是普惠制到择优制的过渡,能起到扶优去劣的效果,非常好。”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黎明表示,制约氢能推广应用的成本分为购置成本和运营成本,依托国内庞大的潜在市场,国内氢能技术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将加快,成本会迅速下降,“依靠我们的市场、规模和勤奋,我有信心,到2025年,氢能车载动力系统成本将只比传统燃油发动机高10%~20%。”

拓宽制取“跑道”提速氢能发展

“目前氢能的利用技术逐渐趋于成熟,氢气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经开始实用化,氢气汽车和氢气汽轮机等一些绿色产品已开始投入市场。”佛山仙湖实验室光伏制氢技术实验室副主任余家国表示,氢利用技术的成熟提高了对制氢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高效、低成本、大规模制氢技术的开发成为氢经济时代的迫切需求。

在当天的院士论坛上,如何破解氢能产业卡脖子环节,实现氢气提取技术新突破也成为分享的重点。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学科首席教授、佛山仙湖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程一兵分享了化工副产品制氢、电解水制氢等多种制氢方式,为听众提供了多种制氢思路。

“基于甲醇的氢燃料发电,将会是未来5G电源供应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方向。”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及化学系讲席教授刘科分析,甲醇是常温常压下含氢量最丰富的液态能源,是氢能转换的最佳媒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郭烈锦则提出,颠覆性能源技术的突破——太阳能光催化制氢。郭烈锦表示,太阳能光催化制氢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未来可形成可再生能源转化利用和环境污染物处理的先进技术及产业,在该领域的国际舞台上掌握主导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四大关键词读懂南海氢能产业发展战略

在高峰对话论坛上,南海区区长顾耀辉分享了南海氢能产业发展战略。他表示,南海氢能产业发展战略包含政策、平台、生态、服务四大关键词。南海将力争到2025年,南海区氢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6000辆,氢能公交线路50条、氢能有轨电车2条、加氢站30座。

关键词1 政策

在认定氢能产业存在重大发展前景后,南海研究出台了加快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先后编制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年)》《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和加氢站规划》等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全省首个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和氢能产业的扶持政策、全国首个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扶持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

在大力出台扶持政策的同时,南海全力以赴面向全球开展招商引资,积极营造南海氢能产业的发展环境。近年来,爱德曼、海德利森、广顺新能等50多个新能源项目抢滩进驻,投资总额超300多亿元,涵盖制氢及制氢加氢设备研制,加氢站设计与建设、氢燃料电池及核心部件、整车研发制造、氢能产品检测及设备研制、氢能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七大环节,形成了较完整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条,让南海一跃成为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代表城市。

关键词2 平台

为加快氢能产业集聚发展,南海在丹灶周边划定了48平方公里的区域,按照一湖一城三园区的空间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仙湖氢谷,致力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高端氢能产业集聚地和先进氢能社会示范区。

关键词3 生态

产业发展需要和良好的产业生态相匹配。“我们自布局氢能产业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氢能生态及建设。在氢能产业方面,我们追求全链条,目前引进的多个项目,涵盖氢能产业链条的各个重点环节。”顾耀辉说,南海是国内氢能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得益于全产业链的发展。今年,中石化、国家能源集团、保利科技等央企纷纷落户。

在推广应用方面,南海争当“领跑者”。目前,全区登记上牌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达826辆,建成6座、在建6座高密度商业标准化加氢站,将投入运营40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正建设1条氢能有轨交通线路,在氢能产业应用方面全面驶入快车道。

关键词4 服务

南海拥有领跑全省乃至全国的政务服务环境,探索出“三单管理”、政府权责清单、“跨城通办”“湾区通办”等政务服务创新做法,目前正大力推进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改革、以及“标准地”“模拟审批”改革,实现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

“致力打造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创新发展引领区、国际知名的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是南海的不懈追求,全面提供氢能产业发展的最优环境,是南海的庄严承诺。”顾耀辉说。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李春妹彭美慈

(信息收集:南海人才网)   
相关资讯
Copyright© 2000-2011. Goodjo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海俊才网® 版权所有
南海人才网专注南海人才,服务南海企业,致力于打造一个资源丰富的南海人才招聘网
本网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B2-20050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