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人才网>>南海资讯
佛山援建农业产业园 旧河滩变聚宝盆
作者:hjq 来源: 阅读次数:1129次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15日

金秋时节,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特尔果乡特尔果村里一百多亩稻田金黄、水波荡漾,一派丰收景象。水上,黄灿灿的稻穗压弯了腰,水下,红色河鲤和青虾忙着觅食。不远处的鱼塘里,中华鲟、红鲷鱼、鲈鱼等14个品种的中高端鱼种在这两个月陆续出鱼,旁边大棚内种植的薄荷、百香果等特色蔬果也正在加紧采收。

站在田边,特尔果村党支部书记阿则子达笑得合不拢嘴。他最“宝贝”的是即将丰收的稻谷——它们是高海拔地区稀有的红米,市场价可以达到18元/斤。

“以前特尔果村的集体经济几乎没有,通过园区的带动,去年扶贫村集体经济已达到10万元,合作社的村民每人还拿到了900多元的分红!”普格县特尔果乡党委书记宋文顺说。这片面积超1200亩的稻渔共生农业产业园,已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引擎。

■村民在稻渔共生农业产业园喂鱼。

350万元佛山扶贫资金撬动民间投资1700万元

两年前,稻渔共生农业产业园还是一片由河滩改造的农田。农民种一点水稻,一亩地产稻就是五六百斤,按照现在市场价格折算,最多能卖800元~1000元,去掉农药化肥和人工支出,每亩也就剩下四五百元的收入。

下乡调研时,看到这可怜的收入,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普格县工作小组组长陈奕忧心忡忡。普格县乡村众多,财政扶贫资金再多也有上限。很快,曾主政禅城区多个镇街的他,萌生了借鉴佛山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在普格建设农业产业园的想法,特尔果村可以先行先试。

“我先用350万元佛山财政扶贫资金做好土地平整以及园区主园道路硬化、稻渔共生示范区、休闲栈道区、观光栈道区、大棚水产养殖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陈奕说。在产业扶贫中,政府可以发挥引领作用,却不能取代企业家。应该像佛山建工业园区一样发展农业产业园,先搞好“五通一平”然后再招商,把种什么、怎么种等问题交给懂行的企业。

政府投资撬动民间资本成效立竿见影——从2018年酝酿、2019年启动至今,稻渔共生农业产业园已吸引了两家企业进驻,“佛山扶贫资金至少撬动吸引民间资金投入达到1700万元。”宋文顺说。

今年1月,绿臻农业生态科技(佛山)有限公司到特尔果村投资,企业技术成熟,与村合作社签订了20年的经营协议,将“红谷+渔”种养模式抓实。其中稻田为鱼、虾、蟹提供丰富的食物源和活动场所,鱼、虾、蟹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和中耕。这一方面极大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改善土地农残、酸化、板结、地力退化等耕地老大难问题;另一方面稻渔共生互促,一水两用、一田两收或多收,大大提高了稻田亩产值,每亩收益可达到5000元。

经过一年多建设,稻渔共生农业产业园核心区达600亩,包括稻(红谷)鱼共生、对虾大棚养殖项目、特色蔬菜大棚种植项目等,传统的河滩地变身“聚宝盆”。

三份收入腰包鼓鼓贫困户争相排班务工

走进园区鱼塘边,52岁的彝族大叔刘日夫正在劳作。他一家四口人,要供养两个读大专的孩子,属于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但谈起话来,幸福的微笑和对佛山的感激之情一直洋溢在他的脸上。

“我笑是因为生活看到了希望!”刘日夫为记者算了一笔收入账:他家4亩土地流转给业主,每年就收入4000元;每个月在园区打工,10~20天左右,挣得到1000元到2000元不等,去年底还从合作社分红近千元,此外家里养了6头猪,还种了六七亩玉米、水稻和土豆,今年预计总收入2~3万元。“以前一到年头我都要问亲戚朋友借个一两千元才够生活,现在不用借还可以享受了,每天都有肉吃!日子越过越好了!”刘日夫说。

实际上,稻渔共生农业产业园以“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的模式运作,特尔果村的贫困户、致富带头人、村民等成立“清源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普格县工作小组和县农牧局牵线,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与企业联合经营。很多村民,都可以拿到土地流转费、务工费、分红三份收入。

“我们的土地流转费用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项目的发展而增长,像2018年、2019年每亩流转费800元,2020年以后就是1000元/亩。”阿则子达说,现在合作社有104个人,为了实现长远发展,清源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将所得收益的30%作为合作社经营管理收益;30%按贫困程度的不同分配给全村建卡贫困户和每年因病、因残导致返贫的农户;40%作为特尔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

现在每天在园区里,像刘日夫一样务工的贫困户有20多人,每人每天收入60元~80元。相比出外打工,在家门口务工不仅能够兼顾家里的老人孩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合作社还要排班才行。

宋文顺透露,接下来,稻渔共生农业产业园要打造凉山全州的冷水鱼繁殖基地,计划把高标准农田项目打造成为鱼苗生产基地,以及开展对虾、绵羊、山羊养殖等项目,园区收益有望实现翻番。未来,考虑到距离4A级螺髻山景区车程仅20分钟,园区还将建设农家乐、垂钓场、采摘园等,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记者手记

佛山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村民从怀疑到信心十足

治病要先找病因,脱贫也要先寻穷根。

普格是凉山十一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和其他贫困地区一样,存在交通闭塞、基础薄弱、经济落后、社会事业发展不足等共性难题,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尤其在农业生产方面,土地生产率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农民生活处于“酸菜+荞馍+土豆”的低层次温饱状态;全县农业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从总体上看原有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在对口扶贫协作中,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普格县工作小组以问题为导向,借鉴建设工业园区模式建设农业园区。

好的模式让特尔果村村民尝到甜头,他们也从最开始怕土地流转费流失到如今的发展信心十足。特尔果村的村干部还通过乡、合作社与企业在园区合办的培训班,学习种植养殖技术,自己承包了两个鱼塘,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接下来,在佛山扶贫资金的支持推动下,园区里还准备建设实用人才培训中心,通过对全县涉及农业的农技人员、村级干部、致富带头人的集中现场教学培训,让他们成为全乡产业发展的“火种”,推动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文/佛山传媒集团融合报道组记者 黄碧云 程虹 图/佛山传媒集团融合报道组记者 范仕杰

(信息收集:南海人才网)   
相关资讯
Copyright© 2000-2011. Goodjo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海俊才网® 版权所有
南海人才网专注南海人才,服务南海企业,致力于打造一个资源丰富的南海人才招聘网
本网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B2-20050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