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人才网>>南海资讯
“造血式”扶贫|南海:有温度的扶贫让山不再高路不再远
作者:hjq 来源: 阅读次数:1165次 发布日期:2019年6月10日

最近,广东好来客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瀚有些忙,5月底才刚从四川凉山州回来,6月初他又随着南海区党政企代表团飞行千余公里赴大凉山开展扶贫考察。对罗瀚来说,每个月频密来回凉山州已经是家常便饭。

上周,南海区区长顾耀辉率南海党政企代表考察团从南海出发,远赴大凉山深处,先后到喜德县、越西县、甘洛县开展扶贫考察。3天时间里,考察团翻山越岭,看项目进展、听取当地需求、寻对接方向、谋帮扶之策,在实地考察走访中部署和深化新一轮的扶贫攻坚举措。

2017年6月起,南海负责对口扶贫协作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越西县、甘洛县,3年来从资金、产业、劳务协作、人才培养、教育卫生等方面开展帮扶,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高度赞誉。

如何将南海优势与凉山实际相结合,推动扶贫从教育卫生到产业合作等全面纵深发展?如何聚焦问题导向,实现扶贫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南海一直在探索破题方法。如今,从产业互利共赢到劳务扶贫协作渐入佳境,南海对口帮扶凉山州三个县,每天都有可喜的进展。

产业合作实现造血式扶贫

“我们经常去凉山,一次大约持续一个星期。”自从与凉山建立紧密联系后,佛山康丰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波便成了“空中飞人”,常常飞往凉山州,逐渐摸清了当地的基本情况。他说,每次前往凉山州,一方面是了解当地有什么农产品可以销往佛山,另一方面开展产业扶贫,指导当地村民农作技术,帮助实现脱贫致富。

在凉山州喜德县,康丰公司打造了一家展销大凉山特色农产品的实体店,该店还担负着更重大的使命,是凉山州“以购代捐”的工作站点,产品全部来自佛山对口扶贫协作地区的凉山州各县。

刘波介绍,康丰公司通过生产标准化和市场品牌化的有效链接,已经形成了健康的产业链,如今已经在佛山市五区内相继开设直营店、加盟店、形象专柜等14家,将更好的大凉山优质农产品带出大山,如今这些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不止刘波和罗瀚,大山深处也有越来越多南海企业家的身影,这正是顾耀辉最看重的,在此次凉山州调研中,他不断强调“引入社会力量帮扶凉山州”。一时脱贫容易,持续增收困难。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要大力发展产业,才能从最深处拔掉“穷根”。但是对口帮扶的三个县农业经济占比较大,如何和制造业发达的南海做好精准对接?

为了精准把握对口帮扶县的需求,南海区已经多次组织企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穿过高山峡谷,马不停蹄走访3个县的农特产品种植情况。凉山州风光雄奇秀美,农业和生物资源极具特色,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如苹果、菜籽油、核桃、樱桃、荞麦、蔬菜等优质农产品在南海乃至广东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尽管凉山州交通极为不便,但这批南海企业家却在这绿水青山中发现了“金山银山”。不少到过凉山州的企业家表示,凉山昼夜温差大,气候、土壤、水条件非常好。为了推动项目落地开花,很多企业家来到凉山探根寻宝。

南海企业家的到来,不仅给凉山带来了资金,更带来新的技术、人才。罗瀚说:“凉山土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很适合种植农产品。”南海、凉山两地各项要素加快流动对接,目前打通全产业链的高科技农业在大山深处落地生根,正在打开“造血式扶贫”的新空间。

此外,南海扶贫办也在探索多种激活凉山农特产品市场的方法。一方面通过精准对接帮扶,以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凉山在名优农产品种植、当地农牧产品收购、市场销路开拓等方面开展一定的合作;另一方面,南海区扶贫办与行业协会等共同发起凉山精准扶贫“以购代捐爱心养猪”项目倡议,号召各镇街总商会、各行业商协会及各会员企业家带头认购2~5头乌金土猪,猪苗交给当地贫困户进行订单式养殖,开展产业扶贫的同时,也让千里之外的佛山市民品尝到大凉山的优质原生态产品。

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南海馆的产品深受市民喜爱。(资料图片)珠江时报记者/钟超峰 摄

产业精准对接源源不断地为凉山发展注入新动能,也让当地群众的心热了起来,激励他们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在这次考察中,一路所及,扶贫项目的受益村民对南海的热心帮扶感激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南海帮扶喜德、越西的一批乡村集体特色产业项目正在加速落地。去年数据显示,喜德县米市镇来呷村的300亩高山茶园示范基地年收益约150万元,可提供60个劳动就业岗位;喜德县米市镇尔夫村的500亩花椒种植基地,年收益约290万元;越西县申果乡小相岭生态养殖场,收益约50万元……

劳务协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这背后,政府与企业付出了许多努力。

除了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南海立足发达的民营经济,让更多贫困劳动力到南海就业,大大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2018年,南海区5次组织企业赴凉山州越西、喜德和甘洛这3个结对县开展就业对接洽谈,精准对接凉山州劳务扶贫,共计召开现场招聘会11场,进场企业逾75家次,累计提供招聘岗位逾8000个;南海接收北三县务工人员1814人,其中甘洛县669人、越西县554人、喜德县591人,劳务协作力度大、受益广泛。截至今年5月,南海全区企业已经接收377名(其中贫困户351人)务工人员。

几个月前,42岁的凉山籍务工人员王开华与彝族同乡乘坐大巴来到南海,正式成为佛山市英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生产工人。王开华的家在凉山州甘洛县,山高路远,交通闭塞。因为贫穷,他没上过学,一家四口挤在石头房子里。去年,王开华一家享受到精准扶贫政策,他拿出自己打工的积蓄并借了些钱,在家建起了新房。

当时佛山就业扶贫工作组前来宣讲,王开华一开始没想出去打工,但听到工作组人员介绍,到南海务工,路费、住宿费和培训费全包,“技能培训后,就可以拿证,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王开华的顾虑完全打消了。

王开华说,现在他和另外两位彝族兄弟住在一间宿舍,企业给他们配齐了生活用品。“我们的基本工资是3000元,其他的按件算钱,每个月到手的工资都有5000元左右。”王开华掰着指头算,如果自己干得好,不出两年就能还上家里的借款。

帮助凉山州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是南海建立就业扶贫长效共赢机制帮扶凉山的一个缩影。目前,南海正努力与对口县建立起“以精准识别为基础、以就业培训为先导、以劳务输出为重点、以后续服务为保障、以帮扶政策为支撑”的就业扶贫新路径。

然而,凉山籍务工人员大多不懂汉语,且两地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不同,部分务工人员对新的生活工作环境难以适应。对此,南海区人社局、扶贫办和企业一起联动,精心组织,对凉山籍务工人员加强技能培训,提供贴身和细致服务,让凉山籍务工人员更好融入南海。

佛山市英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人资行政部副经理莫燕勤说,为了让凉山籍务工人员尽快融入,企业想了不少法子。她说:“针对凉山籍务工人员对工作不熟练的情况,我们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并尽量安排凉山籍务工人员住同一间宿舍,给他们提供生活用品,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交流。”该公司还对彝族务工人员的饮食、文娱、休假等细节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并且建立了凉山籍务工人员的微信群,让他们能够及时反映困难并得到帮助。

在喜德县、越西县、甘洛县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上,顾耀辉强调,要做深做好就业培训,研究找出一条管用、长效的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路子,通过就业不仅实现脱贫,更重要的是就业过程也是年轻人学习、提升的过程,让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理念逐步转变,跟上发展大潮流。

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构建扶贫大格局

南海对口帮扶的喜德、越西、甘洛3个县是国家贫困县,属深度贫困地区,要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此,更需要南海发动各方社会力量,与凉山三县勠力同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啃下硬骨头。

自对口扶贫协作凉山三县以来,越来越多的南海力量奔赴大凉山深度贫困地区与当地贫困人口携手共建。

以甘洛县为例,除了南海各镇街向贫困户村民捐赠资金、油米,南海区卫生健康局捐赠医疗器械,去年桂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岑灼雄就带领多位企业家赴甘洛县,开展“百企帮百村”的村企结对工作。作为甘洛县的结对帮扶单位,佛山市宝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桂城企业与甘洛县海棠镇西桥村等5个村进行了村企结对签约,桂城企业还为结对村各捐赠了3万元作为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

此外,针对3个县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落后、人才急缺的现状,南海各学校、医院发挥各自所长,选派医生和教师开展支教、支医,先后5次组织医疗卫生专家赴凉山开展义诊、教学等活动,参与专家人数超过50名,协助甘洛县妇幼保健院开展二级乙等达标评级工作;加强柔性人才帮扶,派出10名退休医生和9名退休教师在凉山州开展帮扶活动,组织全区6个结对镇(街)开展支教支医支农帮扶活动,累计发动74人次赴结对乡镇开展义诊义教活动。

这是南海众多赴凉山扶贫的人奋发作为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深山之中践行着教书育人、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在贫瘠广袤的凉山大地,演绎出新时代的大爱无疆。

社会帮扶是对口帮扶工作体系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民间涌现着大爱。在各项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中,消费扶贫均得到广大企业和市民的热烈响应,“以购代捐”热情高涨。

顾耀辉强调,对口扶贫协作需要发动社会力量一起来帮扶。南海将因应各县所需,尽己所能,和当地干部群众手牵手心连心,全力以赴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

在做好产业对接、劳务协作以外,南海以紧扣困难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需求最紧迫的问题为中心,把“建好房子”工程作为工作重中之重。

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安全住房援助项目。珠江时报记者/黄婷 摄

“房子漂漂亮亮,心里高高兴兴。”在凉山州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湛蓝的天空下,清水村尔苏藏族传统民俗风貌和佛山传统元素有机结合的新房与远处的翠绿大山遥遥相望,即将入住佛山援建新屋的阿木吉感觉自己像做梦一样,心里很是高兴。搬到新家后,两个孩子上学更方便了,丈夫外出打工,她已经计划好,留在蓼坪乡高山有机蔬菜基地打工,家里估计一年能挣回几万元。

凉山所需,南海所能。南海有“温度”的扶贫协作,也让大凉山山不再“高”,路不再“远”。

文/珠江时报记者 黄婷 通讯员 黎兆波

(信息收集:南海人才网)   
相关资讯
Copyright© 2000-2011. Goodjo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海俊才网® 版权所有
南海人才网专注南海人才,服务南海企业,致力于打造一个资源丰富的南海人才招聘网
本网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B2-20050466